号之间,博士学位论文被剽窃了4篇,硕士学位论文被剽窃了7篇。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袁*的学位论文《山东省FEEEP协调度讨论》的全文几乎全部复印了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《江苏省FEEEP协调度讨论》,被称为“史上最高硕士论文的剽窃”。
(2)学术残余盗取2人。清华大学的肖鹰教授主张,把别人的文章全部或部分地盗用到自己的文章中,这只是一种“体力劳动”。剩下的是完全改变别人文章中的观点、思想盗用在自己的文章中。然后,“再创造”(变形组合)是“自己的创造”,叫做“脑力劳动”。
实际中,学术抄袭和抄袭没有明显的界线。(3)学术伪造7人。学术伪造包括假造研究项目、假造试验效果、假造统计数据、假造学术效果等。
最典型的学术伪造事件是2006年公开的“汉芯”伪造事件,上海交通大学的陈*将摩托罗拉芯片伪装成自己开发的芯片,骗取了亿元科研经费。(4)侵占他人学术效果的4人。如果找到郑州大学的贾**副教授2006年职称评比提交的资料,就把别人的一些专业书籍和一篇论文归自己所有。
(5)伪造学术身份,经历3人。像原北京化工大学的陆*教授那样,利用与中国人名字拼音对应的英语名字相似性,收集了三种不同JunLu的学术效果、学历、工作经历,建立了个人身份和经历,骗取了第二批“青年千人计划”的资格。(6)贪婪的研究费2人。
研究费的贪婪往往需要通过项目伪造等学术性舞弊来实施。浙江大学陈**教授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“茗溪课题”总负责人的职务便当,采用虚假预算等手法,将国家列入科研经费900多万元,自己控制。